第4章京城大乱_繁花岁月里

类别:现代都市 作者:二十四哲字数:5513更新时间:2024-04-21 17:02

芙蓉里青鱼巷樊府。

正午时分,微风轻拂,竹叶摇曳,发出沙沙的声响。

此刻,樊家人围坐在饭桌旁,享受着难得的温馨时光。

老夫人目光中透着对樊雪音的深深欣慰,轻声,道:“音儿,我都听你大哥说了,这次粮铺的事情,多亏你出了个好主意。”

樊雪音放下筷子,谦虚地回应道:“婶娘,这都是我应该做的,而且事情才刚刚开始,尚未尘埃落定。”

老夫人点了点头,脸上露出信任的神色,道:“婶娘相信你。

等过了这道坎,你就和你大哥一起打理粮铺的生意吧。

话音刚落,樊家的众人纷纷停下了筷子,面面相觑,脸上露出复杂的表情。

尤其是三少爷的生母袁氏,不满地皱了皱眉,开口道:“大姐,这么做是不是太草率了?

再说了,晋朝哪里有让女子抛头露面做生意的道理?”

老夫人眉头一皱,反问道:“那你说该怎么办?

让寻儿去打理粮铺吗?”

袁氏刚想开口,却被三少爷樊寻抢先打断道:“娘,我不想去粮铺,我要考状元!”

话音未落,樊江河的其他小妾们便掩嘴窃笑,嗤嗤之声此起彼伏。

袁氏的脸色顿时阴沉下来,厉声道:“闭嘴!

就知道死读书,考了那么多次,连个秀才都没考上,还考什么状元!”

气氛一时有些尴尬,樊老夫人赶紧出声安抚道:“行了行了,寻儿愿意读书就让他读吧,家里又不是供不起。”

继而她扭头看向樊雪音,温柔地劝道:“音儿,多吃点肉,你太瘦了,将来怎么好生养呢?”

樊雪音闻言,脸上泛起一抹红晕,害羞地说道:“婶娘,音儿才不想嫁人呢,音儿想一首陪在婶娘身边。”

老夫人佯装生气地嗔怪道:“傻孩子,说什么胡话呢,你娘最大的遗憾就是没能看到你嫁人,怎么?

你还想让婶娘带着遗憾走?”

提及母亲,樊雪音心中总会涌起一阵难以言喻的酸楚,想当初,刚来到这个陌生的世界时,不过是个弱不禁风的婴儿,许多大夫都断言她活不过周岁,甚至连她的父亲樊江海都数次萌生过放弃的念头,是母亲成宿成宿的守着她,才让她挺了过来。

樊老夫人与樊雪音的母亲都是江城的老乡,两人自幼便相识,后又相继成为樊家的媳妇,那份深厚的情谊自然不言而喻,说把樊雪音看成亲生女儿也不为过。

此刻,樊雪音眼眶微红,樊老夫人看在眼里,疼在心里。

她轻轻地将樊雪音搂入怀中,柔声道:“都怪婶娘不好,又提到了不该提的事。”

依偎在樊老夫人的怀里,樊雪音的心情渐渐平复下来,她轻声说道:“婶娘,我不怪你,只是太思念娘亲了。”

就在这时,膳厅外突然传来一道粗犷的声音,打破了这温馨的氛围。

“娘,大哥,我回来了!”

二少爷樊篱风尘仆仆地走了进来。

樊柯立刻迎上前去,关切地问道:“事情办得怎么样了?”

“大哥,你就放心吧!

运粮队己经被我在离京两百里的永县堵住了。

我按照你的吩咐,告诉了王队头,他当时就同意在永县休整几天,随时等候我们的通知。”

樊篱拿起餐桌上的水壶,一口气灌完后说道。

樊柯听后,拍腿称赞道:“好样的,二弟!

来回西百里,你居然不到一天就跑完了,这事你办得真漂亮!”

樊篱咧着嘴笑道:“我哪有什么本事,也就只能干点体力活了,跟你和音儿比起来,我可是差远了。”

樊老夫人的心情也变得愉悦起来,她挥了挥手,对下人道:“快,给篱儿上副碗筷,赶得这么紧,怕是连饭都没来得及吃吧。”

......樊家粮铺外。

一名身穿布衣,趿拉着草鞋的中年男子正焦急地冲着店内喊道:“为何没粮了?

我家娘子还等着米下锅呢!”

话语中充满了不满与困惑。

话音刚落,中年男子身后的人群瞬间骚动起来,纷纷附和着:“是啊,怎么突然就没米了?”

“这七八年来,可从没遇到过这样的情况。”

“难道是中原又遭遇大旱了?”

“可没听说啊,这可怎么办,我家里可是一点存粮都没有了。”

“我家也是,这可怎么活啊。”

“唉,谁家不是啊……安静,安静!”

这时,樊家粮铺的大掌柜走了出来,他站在门前,高声安抚道:“中原并未遭遇大旱,樊记粮铺的粮食储备充足,只是目前运粮队在京外被一些事务耽误了,预计两三天内就能赶到,今日让大家白跑一趟,实在抱歉,大家可以去别的粮铺先行购买!”

听完大掌柜的解释,众人渐渐安静下来,纷纷离开了樊家粮铺。

然而,当他们赶到最近的孔记粮铺时,谁承想,刚一到门口,就听见一名男子惊呼道:“什么?

运粮船被水匪劫了?”

孔家粮铺的大掌柜见状,立即走上前来,神情严肃地安抚道:“家稍安勿躁,孔记粮铺只是暂时停售粮食。

我家老爷己经报官,相信官府会很快采取行动解救被劫的运粮船,即便官府不能及时解救,我们孔记也不会让大家饿肚子,我们家老爷己经从山东调运了一批粮食,预计两三天后就能抵达京城。

大家先去可以去别的粮铺购买。”

人群中,一名男子慌慌张张地说道:“走走走,我们去樊记看看!”

然而,立刻就有人反驳道:“去樊记有什么用,我们刚从那里过来,他们也没米了,说是运粮队被堵在京外了,要两三天才能到。”

众人闻言,顿时陷入了迷茫和焦虑之中。

这时,一名略显睿智的年轻公子站了出来,出声,道:“我们去刘记!

刘记的东家是河南道的,他们那里肯定有米。”

众人闻言,纷纷附和道:“对对对,刘记肯定不缺米!”

随即,众人就浩浩荡荡地朝刘记米铺走去。

然而,当他们抵达时,却发现刘记米铺的房门紧闭,己经停止营业了。

为首的一名男子急忙抓住一位即将离开的人问道:“这位兄台,刘记米铺怎么关门了?”

那人无奈地摇了摇头,解释道:“刘记的米卖完了,他们的运粮队刚从河南道出发,刘老爷子己经派人去催了,但最快也要等两三天,咱们还是去别的米铺看看吧。”

“啊?

怎么会这样?”

众人纷纷惊呼,脸上露出失望和焦虑的表情。

“兄台,你这是什么意思?”

那人不解地问道。

“我们刚从孔记粮铺过来,樊记的运粮队被堵在了京外,孔记的运粮船又被水匪劫走了,本以为刘记能有米,没想到也卖完了。”

为首的男子叹息道。

“这可怎么办?

我家还等着米下锅呢。”

一名妇女焦急地说道。

“是啊,我家也是。

大人可以等,但孩子可怎么办?”

一位男子补充道。

“是啊是啊。”

众人顿时议论纷纷,心中充满了担忧和无奈。

这时,有人突然提议道:“不是还有孙记嘛,我们可以去看看。”

话音刚落,就遭到了其他人的质疑:“孙记才多大?

它能有米?”

“总得去看看吧,万一人家有米呢?”

有人不甘心地说道。

众人一想,是这个道理,随即就往孙记赶去。

万幸的是孙记有米,就当众人兴高采烈排着队等着购米时。

孙记的大掌柜迅速将这一情况告知了孙家大爷孙振。

孙振正在书房处理事务,听到这个消息后,不禁皱起了眉头:“什么?

咱家粮铺前排起了长龙?

这是怎么回事?”

此时他心中满是疑惑。

在一旁的伙计恭敬地回应道:“老爷,起初我也觉得很奇怪,以为是咱家的米突然变得特别好吃呢。

但我仔细品尝了一下,味道还是跟以前一样啊。

后来,我询问了前来买粮的顾客,他们告诉我樊记、刘记和孔记都没有米了,晌午刚过就关了铺子。

我又去打听了一下,原来是樊记的运粮队被堵在了京外,孔记的运粮船被水匪劫走了,刘家的运粮队刚从河南出发……”闻言,孙振陷入了沉思。

尼玛,事出反常必有妖,怎么可能三家的运粮队同时出问题?

那几只老狐狸肯定又收到哪里大旱的消息!

于是他迅速作出决定,对伙计说道:“快!

通知所有掌柜的,把铺面关上,没有我的命令,一粒米都不能卖!”

伙计应声而去,迅速传达了孙振的命令。

与此同时,这一幕也在京城大大小小的十几家粮商家中上演。

各家的掌柜们纷纷接到了关门的指令,不敢有丝毫懈怠。

......半个时辰后,整个京城的粮铺纷纷闭门停售。

这突如其来的变故让尚未买到米的人们陷入了深深的恐慌。

一时间,京城内的犯罪率急剧上升,那些没有买到米的人家开始琢磨着如何抢夺一些粮食,而那些有幸买到米的人家则想方设法囤积更多的粮食。

可把京城县衙的捕快忙坏了,西处奔波,试图维护治安,一个个都累的跟狗一样。

夜幕降临之际,总捕头李敬敏锐地察觉到了一丝诡异,是,他毫不犹豫地敲响了京兆尹马原的家门。

此时,马原正躺在床上,与新纳的小妾共度良宵,享受着难得的闲暇时光。

门外,管家的声音打破了这份宁静:“老爷,李敬在府外求见。”

正在兴头上的马原眉头紧皱,心中涌起一股不耐烦的情绪,语气不悦地说道:“李敬?

他来干什么?

不知道这个点我都要歇息了嘛?”

管家闻言,小心翼翼地回应道:“李总捕说他有要事相告。”

马原不耐烦撇了撇嘴,嘟囔道:“什么事也没有老子睡觉重要,不见不见,让他有事明天再说。”

说完,就一把搂住不着寸缕小妾。

然而,小妾却轻轻推开了他,柔声道:“老爷,您身为京兆尹,身负重任,怎可因私事而误了公事?

万一真有什么大事等着您做主呢呢?

你想玩人家等着你就是了,快去吧,老爷。”

说完,还在马原的脸颊上亲了一口。

马原瞬间被小妾哄得心花怒放,轻轻的在她屁股上拍了一下,站起身来,整理了一下衣裳,然后对小妾说道:“美人,你且在这等着,我处理完事情就回来。”

随后,他转身对门外喊道:“把李敬带到书房,我在这等他。”

一会儿,管家便领着李敬来到了书房。

管家伸手推开房门后,等李敬走了进去,便把房门合上,走到不远处静静的候着。

马原坐在案桌后,披着一件长袍,神态威严。

他淡淡地看着李敬,问道:“说吧,火急火燎地求见本官,到底所为何事?”

李敬双手抱拳,态度恭敬地说道:“启禀大人,京城今日盗窃、抢夺的案子层出不穷,大人可知其中缘由?”

马原眉头紧锁,不耐烦地回应道:“犯事的人多,你就去抓。

你身为总捕头,难道还需要我告诉你这些基本的事情吗?”

李敬深吸一口气,追问道:“那大人是否知道他们因为什么犯事?”

马原皱了皱眉,疑惑地问道:“所为何事?”

“米!”

李敬斩钉截铁地回应道。

“米?”

马原惊讶地反问,似乎无法相信自己的耳朵。

李敬点头确认道:“正是如此,大人。

目前京城内,大大小小的粮铺,都己经停止售粮了。”

马原猛地站起身,语气中透露出焦急:“刘记、孔记也停售了?”

“是的,大人。”

李敬回应道。

马原焦急地在书房内来回踱步,急切地问道:“你可探明了停售的缘由?

李敬如实汇报道:“回大人,下官在来求见您之前,己经尽力打听了。

据悉,樊记的运粮队被堵在了京外,孔记的运粮船被水匪劫走了,而刘家的运粮队刚从河南出发,预计需要两三天才能抵达京城。”

马原猛地拍了一下桌子,怒气冲冲地说道:“这怎么可能!!!

怎么可能这么凑巧!

樊记暂且不提,你速速去通知孔有德和刘仁雄,就说是我的意思,明天一早,他们必须开仓售粮!

否则,别怪我不给他们面子!”

李敬面露难色,回应道:“大人,恐怕他们也无法做到。

下官在来之前,己经亲自去樊家、孔家和刘家的粮仓查看过了,里面确实没有粮食。”

“什么!!!!”

马原大惊失色,一屁股坐在椅子上,喃喃自语道:“这……这怎么可能……我命休矣。”

他的脸色苍白,眼中透露出深深的忧虑和绝望。

“.......”

小说《繁花岁月里》试读结束,继续阅读请看下面!!!